《论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摘编》出版
澳门十大正规老牌网赌/专题教育2016-03-18 15:32:51来源:学院评论:0点击:收藏本文
为推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由中宣部和中央文献研究室共同选编的《论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摘编》,日前已由学习出版社和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分专题选编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分为“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关于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关于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于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关于文化创新和文化体制改革”、“关于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关于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等八个专题,集中反映了党的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基本精神,是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学习材料。
中央宣传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充分发挥《摘编》在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中的作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我们党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深化对中央关于文化改革发展决策部署的认识。要把学习《摘编》作为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培训学习材料,作为对高校师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材料,作为向基层干部群众进行宣讲的重要内容,推动兴起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的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刘云山在《论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摘编》出版座谈会强调
深入学习领会党的文化建设理论
推动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
深入学习领会党的文化建设理论
推动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
中宣部15日在京召开《论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摘编》出版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强调党的文化建设理论是党的整个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文化繁荣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要紧密联系文化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不断深化党的文化建设理论的学习,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推动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经中央批准,由中宣部和中央文献研究室共同选编的《论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摘编》,日前正式出版。该书分专题选编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有关重要论述,集中反映了党的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基本精神。
刘云山在讲话中指出,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是一个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地用党的文化建设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摘编》收录的我们党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紧密联系而又各富创见,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不懈探索,反映了我们党在文化建设领域取得的丰硕理论成果,为我们学习党的文化建设理论提供了权威教材,为进一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提供了重要遵循。
刘云山指出,我们党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系统丰富,必须全面把握贯穿其中的基本内容、主要观点和精神实质。要深刻理解我们党关于文化建设地位作用的重要思想,牢固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坚定崇高的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要深刻理解我们党关于文化建设奋斗目标的重要思想,坚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追求,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落实好文化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要深刻理解我们党关于文化建设方针原则的重要思想,坚守正确的文化立场,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广阔前景。要深刻理解我们党关于文化建设根本任务的重要思想,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要深刻理解我们党关于文化发展动力的重要思想,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文化建设全过程,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深刻理解我们党关于文化建设根本保证的重要思想,在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中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牢牢掌握文化改革发展领导权。
刘云山强调,要把学习《摘编》作为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中心组学习计划,作为高校党校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重要材料,作为向基层干部群众进行宣讲的重要内容。要组织专家学者深入研究文化领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关系文化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及时把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为推进文化建设提供学理支撑。各级各类新闻媒体要结合《摘编》的学习使用,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加强对党的文化建设理论的宣传阐释,加强对中央关于文化建设决策部署的宣传阐释,加强对文化改革发展进展成效的宣传阐释,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来自有关地区、部门和社科研究单位的8位同志在座谈会上发言。中央有关部门、中央宣传文化单位、各省区市党委宣传部、在京有关新闻媒体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论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摘编》出版座谈会发言摘要
深刻把握我们党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
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 冷 溶
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的时候,中央宣传部和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论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摘编》一书出版发行了。这本书分八个部分,收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320多段。这些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和丰富经验。在编辑和学习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体会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我们党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
第一,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先进文化的重要作用。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文化是不可少的,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就建设不起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江泽民同志强调:“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一个不能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的民族,是很难发展起来的。”这些重要论述,突出反映了我们党对于文化建设重要地位的深刻认识。
第二,关于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我们党一贯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决定着我国文化事业的性质和方向。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
第三,关于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推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提出并形成了一系列指导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比如:“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和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等。这些重要的指导方针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推动了各个时期的文化发展,也是我们今后促进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指针。
第四,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邓小平同志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江泽民同志强调,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在这些重要论述和思想的基础上,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战略思想,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指导思想、共同理想、精神力量、道德观念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
第五,关于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始终是我们党推进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长期的文化建设实践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文化建设的实践,使我们党逐步认识到,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两方面的任务都必须抓好。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两轮驱动,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和多样化文化需求的新思路、新举措。
第六,关于文化创新和文化体制改革。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推进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我们党在这方面提出许多重要思想和要求。比如:“推陈出新”、“移风易俗”、“标新立异”;文艺的路子要越走越宽,题材和表现手法要日益丰富多彩;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要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等等,这些论述对于今天推动我国文化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七,关于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文化建设,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毛泽东同志说,没有知识分子不行,无产阶级一定要有自己的“秀才”。邓小平同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提高了知识分子的地位,提高了文化的地位,开创了一代新风。江泽民同志提出,文化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要抓方向,抓队伍建设,一定要有一支专门从事精神文明建设的高素质的宏大队伍。近年来,胡锦涛同志进一步从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要求高度重视文化人才培养,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机制。在这些思想指导下,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越来越引起全党全社会的重视,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第八,关于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原则和制度。毛泽东同志曾要求各地党委第一书记亲自出马抓思想问题,责成省委、地委、县委书记管思想工作,管报纸、学校、文学艺术和广播;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说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各级党委的主要负责人一定要重视理论界以及整个思想战线的情况、问题和工作;江泽民同志指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必须牢牢掌握在党手里,各级党委都要增强阵地意识,切实加强对思想文化阵地的领导。胡锦涛同志进一步指出,各级党委和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都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战略高度来谋划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提高领导文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提供了重要遵循。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关于文化建设的这些重要论述,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90年来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的经验总结,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摘编》的出版,对于深刻把握我们党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推动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落实,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将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增强文化改革发展
自觉性坚定性的理论武器
人民日报社社长 张研农
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献研究室共同编辑的《论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摘编》一书出版发行,顺应了社会各界的愿望和形势发展的要求,提供了一部内容丰富翔实、准确权威的学习材料。这是我国思想理论战线和文化建设领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一项实际举措和重要成果,为全党增强文化改革发展自觉性坚定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摘编》一书,从八个方面系统梳理了我们党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思想观点,完整论述了我们党关于文化建设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全面阐述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对于指导全党深入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加强党的理论武装,开创文化改革发展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习《摘编》,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我们党在促进文化建设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功绩。从毛泽东同志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到邓小平同志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到江泽民同志提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到胡锦涛同志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透过这一条条党的领导人的精辟论述,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我们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可以深切体会到,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正是因为我们党不断以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才能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是我们党的伟大历史功绩和重大建设成就。
学习《摘编》,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文化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地位和新的时代要求。全书开篇即选编了32条重要论述,集中论述文化建设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特别是结合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课题,突出强调了文化建设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为我们科学把握文化建设的定位、地位、方位,认清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指导,从而使认识更加自觉,行动更加主动。
学习《摘编》,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贯彻我们党关于文化建设的重大方针和重大部署。这本书完整阐述了我们党文化政策的历史由来、文化发展的政策指导和文化建设的未来走向,可以使我们准确认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重要政策。特别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入推进文化创新和文化体制改革的论述,高度概括了新形势下我们党关于文化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为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我们廓清认识上的迷雾,破解实践中的难题,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学习《摘编》,还可以更加清醒地认识主流媒体在文化建设中的使命和责任。书中收录的许多重要论述,都精辟阐述了社会主义文化的鲜明特点,强调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牢牢把握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壮大主流舆论。这为我们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论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摘编》收录的重要论述中,有12条源自人民日报的新闻报道,这表明人民日报作为我们党新闻舆论工作主阵地和思想文化传播主渠道的地位,更增强了我们站在全局高度,发挥好人民日报作为党治国理政重要资源重要手段作用的光荣感责任感。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科学理论需要广泛深入的传播才能化为实践的力量。人民日报社作为党中央的新闻机构,一定要按照中央要求,把《论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摘编》作为理论宣传的重要内容和新闻舆论的重要议题,充分发挥优势,调动各类媒体,运用各种形式,加强对这本书的阐释解读。在新闻宣传中一定要紧密联系文化改革发展的工作实际和人们的思想实际,科学解疑释惑,有效凝聚共识,让理论在传播中深入人心,让思想在实践中彰显力量。
只有坚持改革开放
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 柳斌杰
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献研究室选编的《论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摘编》一书,在八个专题下选编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重要理论和基本精神,充分体现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化工作的深刻认识,充分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上的新发展和科学发展观在文化建设上的新实践。认真学习好、领会好、使用好这部《摘编》,对于我们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文化强国战略和文化发展道路,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解放文化生产力必须解放思想
中国共产党是由经过了五四新文化运动锻炼出来的一批先进分子发起成立的,她的文化基因中具有高度的批判精神和改革精神。毛泽东同志一直强调抛弃教条、推陈出新、批判继承、发展创新。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而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推进改革。江泽民同志强调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必须首先从僵化的思想观念、落后的体制机制、不合时宜的方式办法上解放出来。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了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文化思想,进一步指出,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大力推进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由此打开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更加坚定了我们党在文化建设中的自觉意识,丰富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新实践。应该说,这十年是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十年,我国文化影响力有了历史性的提高。
二、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由之路。要以改革为动力,推动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市场格局。这既是对文化改革发展的要求,也是十六大以来文化改革发展经验的总结。
党的十六大对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思路和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新闻出版业率先破局,深化改革,经过试点,取得了经验,获得中央领导的高度肯定。随后整个改革在全行业推开,并不断加快和深化,文化生产力获得空前解放。
一是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增强竞争发展的活力。出版、报刊、发行、印刷四个领域20多万个单位完成转企改制,走上竞争发展的路子。转制后企业开发能力大增,产品品种质量大幅提升,国有资产年均增长60%,营业收入年均增长30%,经营利润年均增长21%以上。
二是改革生产经营机制,调动人的内在积极性。全行业460多万事业身份的人告别了“铁饭碗”,解决了“干和不干一个样,多干少干一个样”事业单位痼疾,机制到位的出版社职工收入两年翻了一番,企业发展和个人利益结合更加紧密,产生了干事创业的巨大力量。
三是大力推进“三改一加强”,培育国家的出版传媒“航空母舰”。把改革、改组、改造结合起来,推动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组建了120多家出版、报业、发行、印刷集团,控制力已达市场的83%,能够引导文化方向和舆论导向,推动内容、技术创新,参与国际竞争,是我国文化的国家力量和文化发展的战略投资者。
四是坚持有序开放,不断壮大实力。我们依据国家政策,在印刷、发行、技术方面对内对外开放,80%以上的投资都是来自外资和民营资本,2400多家大型印刷企业是外资,11万个发行企业是民营,印刷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发行扩大了网点。出版、报业的开放主要是证券市场,我们有49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净值1600多亿。
实践证明,凡是改革开放的地方和单位,文化生产力就能得到解放和发展,新闻出版业发展就能突飞猛进。改革深入的几年间,生产图书150多万种,超过此前3000年图书出版总量,年销售图书70多亿册,年发行报纸450多亿份,均居世界第一位,学术著作、学术论文出版居世界第二位,音像电子出版居世界第二位,印刷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三位,全国新闻出版总产出已达1.5万亿元。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们哪里会有这么大的发展力量?结论只有一条: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才能真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三、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必须与时俱进
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党中央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写在《决定》的标题上,并把它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动力。既坚持了共产党人改革创新的基本品格,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决心。学习《摘编》,更要加深对全会精神的理解,更要坚决贯彻全会《决定》的战略部署,紧紧抓住难得的机遇,全力推动文化改革发展。
一是全面落实《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结合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改革发展的十一个具体规划,落实任务、落实责任、落实政策,把全会的决策部署变为行动。二是继续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在十八大前基本完成中央确定的改革任务。深化新闻出版事业单位改革和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加快推动完成转企改制任务的出版单位联合重组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理顺社会管理体制。三是推动出版传媒企业集团化建设。鼓励出版传媒企业进行跨媒体、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界发展,打造和培育国家出版传媒主力“舰队”。四是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新闻出版企业在主板上市,鼓励和引导中小新闻出版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及创业板等市场上市,利用社会资本壮大主体,做强主业。五是推动产业基地、产业园区和产业带建设,重点支持数字出版、版权创意、绿色印刷等产业基地建设,培育新闻出版产业新的增长点。六是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与技术融合。重点支持新媒体、新产品、数字内容传播体系、内容资源整合、关键平台技术的研发和重要技术标准的创立,在重大项目建设上取得突破。七是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新闻出版产品出口,加强版权贸易,拓展国际营销渠道,支持各种所有制的新闻出版企业到境外投资、兼并、收购,建社建站、办报办刊、开厂开店,在国际舞台上发展。八是加强新闻出版资本、产权、信息、技术、人才等要素市场建设。加快建立信用监管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为解放生产力提供支持。
2012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重要一年,新闻出版业要继续巩固发展思想文化主阵地,继续当好改革创新的排头兵,继续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继续创造繁荣发展的好环境,努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取得新进展,在文化改革发展方面迈出新步伐,在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方面取得新突破,在拓展国际文化市场方面取得新成效,发挥文化建设领跑者的作用。要进一步学好《摘编》,把理论力量变成实践力量,努力做好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认真学习《摘编》进一步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 王伟光
《论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摘编》一书的出版,为我们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提供了重要教材,适应了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进一步引向深入的需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第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思想指南。《摘编》摘录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关于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文化现象及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的方针、要求和措施等重要问题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科学回答了“什么是文化、文化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怎样加强文化建设和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构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文化建设、文化体制改革的创新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性强,现实指导性强,是指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思想武器,一定要学习好、领会好《摘编》的精神实质和主要观点,认真贯彻落实到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具体实践中。
第二,学习好《摘编》,领会好《摘编》精神实质,用于指导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摘编》同时也是指导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南。《摘编》摘录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同志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大量论述,这些论述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的性质、功能,阐明了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根本要求,指出了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具体政策和重要举措。如,关于哲学社会科学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文化阵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决定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用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关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着眼于现实实际,深入研究和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关于必须要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度的热忱,必须密切联系群众,而不要脱离群众;关于对一切好的东西都要学,但必须是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关于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同各种错误观点进行积极斗争,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和坚定正确的思想理论认识;关于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思想僵化,不能停滞不前;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队伍建设;关于全党都要注意思想理论工作等等。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我们要紧密结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实际,针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新情况新问题,学习好《摘编》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论述,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的实际工作。
第三,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努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2011年以来,在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认真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精心设计,深度发动,先行试点,产出了一批创新成果,创新工程开局之年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自觉抓住战略机遇,精心做好顶层设计。从2011年初开始,院党组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把实施创新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调查研究,集思广益,连续召开了30余次党组会和院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实施创新工程的方案和具体办法。组织制定、密集出台多项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使全院创新工程起步之初就走上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
二是广泛深入动员,统一全院思想认识。党组召开了几十次创新工程动员会、专题会、答疑会和检查会,有针对性地解决思想疑问。集中抓了三次全院思想大发动,围绕“为什么搞创新工程”、“什么是创新工程”、“怎样搞创新工程”三个基本问题,展开深入讨论,进一步提高了全院人员实施创新工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想创新工程,议创新工程,抓创新工程”蔚然成风。
三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推进制度创新。实施创新工程的关键是深化改革,推进科研管理、人事管理、经费资源配置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制度不创新,难以产出创新成果和创新人才。我院制定了体现制度创新要义的8项基本制度及其实施细则等31个配套文件,重点推进人才激励竞争机制、科研评价体系、经费资源分配制度和后勤服务社会化等方面的改革。
四是坚持试点先行,力争重点突破。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2011年下半年遴选了9个首批试点单位陆续启动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后,根据中央要求,以建设国家级专业智库为目标,进一步加快首批创新单位试点工作,集中优势力量加强国情调研、实地考察、学术研讨和重大项目攻关,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创新试点的积极成效逐步显现。
标签:#文化建设